【1】建立油橄榄苗木繁育基地
苗木繁殖与培育是后阶段橄榄生长和性能发挥的关键,必须加强苗木的繁殖技术研究和提高苗床管理水平,使橄榄新品种苗木繁殖快、生根率和壮苗率高,为项目提供大量的优质种苗。
(1)采穗圃生产
继续作好橄榄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殖工作,抓紧发行第二、三类树,大批量繁育良种,以供改造、扩大种植的需要,第二、三类树的改造以良种嫁接为主,挖树、栽树为辅,并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注重修剪、施肥。
定植前,按橄榄基地造林选择技术标准选好圃地,采用撩壕整地,壕沟宽100厘米,壕沟深60-70厘米,按2×5米的株行距规定挖好的定植穴,每穴施入20-25公斤的有机肥作基肥。定植时,要求苗木端直和根系舒展,并对齐成行,然后填入表土,分层踏实,灌足定根水,上盖松土,成馒头状略高于地面。
集约经营,全面推广“基肥重施、追肥勤施薄施”的先进施肥技术要点,整形修采用“短桩式”的整形方法,同时及时防治病虫害。
(2)苗木圃生产
基地园艺化,即选址光照好,水源足,土层深厚,交通方便的缓坡建设苗森圃。
采用“全光照青苗技术”尽快批量繁育,同时大力采用“营养袋”育苗(排苗)方式育苗,确保青苗成活率在95%以上。
(3)苗木生产标准
为了保证基地建设的品种质量,以后苗圃场育苗所采用的穗条要一律使用良种采穗圃生产优质穗条,并严格执行国颁《育苗技术规程》,实行科学育苗,加强从整地一直到起苗包装每道工序的技术管理,全面提高苗木质量。
项目所采用的橄榄苗木质量要符合《经济林丰产栽培技术标准》规定的一、二级扦插苗木标准(见下表)。不合格的苗木不能出圃,在苗圃中继续培育。
橄榄扦插苗木标准
单位:厘米
级 别 |
苗 高 |
地 径 |
根系状况 |
一 级 |
100 |
1.5 |
根系发达,直径0.2毫米以上,长20厘米以上,侧根6条以上 |
二 级 |
80-100 |
1.0-1.5
|
根系发达,直径2毫米以上,长15厘米以上,侧根6条以上。 |
(4)苗木供应
由项目苗圃场定向供应本项目所需要的苗木数量。苗木出圃时应分别按规定由当地林业部门进行苗木质量检验与检疫,并填写检疫证和苗木合格使用证。
【2】油橄榄种植基地
(1) 种植生产指标
一年生扦插苗定植,当年恢复根系、树冠和生机。
定植后一年至二年(树龄2-3年)内,树木进入营养生长阶段,树高年净增0.5米,冠幅年净增0.4米,径粗年净增1.4厘米,年抽技长度20厘米。
定植后三年(树龄4年)开始试花桂果,结果株数占定植株数的16%,按结果植株算,株平均产果0.35公斤,即亩产2.56公斤。
定植后四年(树龄5年)开始结果株占定植株的30%,按结果株计,平均产果1.2公斤,即亩产16.8公斤。
定植后五年(树龄6年),结果株占定植株的50%,株平均产果4.9公斤,即亩产112公斤。
定植后六年(树龄7年)结果率达100%,实现全林结果,平均株产量7.8公斤,即亩产360公斤,
定植后七年(树龄8年),进入盛果期,全林每株产量12.12公斤,即亩产560公斤。
在加强经营管理前提下,全林盛果期可15-25年,随之亦出现大小年,个别或大多数树株出现衰退,可进行复壮措施和进行更新换代。
(2) 造林地选择
橄榄商品生产基地造林地选择技术标准如下:
①必须实行规模经营,造林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其中单独一片橄榄园的面积应在50亩以上。
②部位在山体中、下部,土层厚度小于40厘米,土壤砾石含量一般为20%以下。
③土壤PH值7.0-8.0,沙壤土、轻壤质、中壤质土壤,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④地势开阔,光照充足,背风,最大坡度不超过35度。
(3) 整地
①造林前必须细致整地,未经整地不得造林,也不能边整地边造林。
②坡度在15以下全垦整地,坡度在15度以上的山坡采用带状整地。无论何种整地方式,在山坡上 挖植树穴是“品”字配置,以起到拦蓄挂淤的作用。整地以秋、冬季为宜,应尽量避开雨季,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③细致整地,一切造林地皆进行“定点”或“横沟”、“全面”深翻整地,要求植穴深达一米以上,林地水平呈带,带上有沟带下有坎,使灌溉排水,步道呈网状合理布局,确保水土保持和耕耘作业。
(4) 栽植
①栽植穴大小,深度60-80厘米,直径大小100厘米。
②栽植穴施基肥,每穴施厩肥或树叶、草皮30-50公斤,磷肥1公斤,钾肥0.3公斤,石灰0.5公斤。施肥后注意肥料与土拦匀,最上面是堆放表土,以备栽植。
③栽植时期:秋栽在落叶后,春栽在萌芽前,在项目地区冬干春旱,以春栽为好。
④栽植密度:根据立地条件、作业方式和品种特性,因地制宜确定。同一品种,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宜稀;在立地条件差的,则造林密度宜大。本项目均长期实行橄榄与农(经)间作,造林密度一般为3.5×3.5米,株行距,确保每亩有效株数达到46株。
⑤栽植方法与技术
应将苗木扶正栽植,根系舒展,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底土干土,分层覆土、踏实。栽后浇定根水,待水下浸之后,最后覆盖一层细土与地面略高成馒头形;易水土流失的地方,宜筑成鱼鳞坑,完成上述操作后,再在穴表面覆盖枯枝落叶或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持植穴湿润,提高地温,有利于植株根系恢复生长,提高成活率。
栽植时,同一品种的一、二级苗木不能混栽。栽植前剔除不合格的苗木以免运苗过程中发生霉烂、干枯或受损的苗木。
⑥配置授粉品种
选择花粉多,与主栽品种亲和力好的品种作授粉树。佩杜诺品种可用为佛朗多依奥、莱星品种的授粉树。授粉品种的比例可以按5%的比例安排,在本项目橄榄基地已安排了授粉树,配置形式以点状混栽配置为好,在坡地则最好安排在主栽品种的上方,以利授粉。
⑦补植
栽后发现缺株死苗,选用一同品种的大苗或同龄苗木补栽。
(5)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包括除草、松土、培土、定干整形、施肥、灌水等措施。栽后前5年每年进行2-3次松土除草,肥料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兼施复合肥。及时整形修枝培育树形和抗旱排水。
(6)成年树管理
按《经济林树种丰产栽培技术标准》中对橄榄管理技术的规定与要求,加强成年树的土肥水管理,修剪和病虫防治管理,以提高建园的经济效益。
①合理修剪,造林时合理密度,推行3.5×3.5米的株行距,确保每公顷在690株有效株数。结合本地日照较少枝叶徒长特点,努力推行及早“定型修剪”和“结果修剪”技术,杜绝“白吃饱”枝叶繁 生,平衡营养,生殖生长。特别注重冬季修剪和夏季抹芽。
②加强水肥管理,按橄榄生理、生态要求,重点把握好冬季和早春两干旱季节的“给水”满溉。开花坐果及果实生育期大力保证水肥供给。分期抓好冬季基肥。夏季稳果肥,秋季成果肥的“配方施肥”技术,同时注意微量元素(特别是硼肥)的合理施用,确保肥料成份科学,合理供给。
③加强科研试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技术培训。努力造就和培育本项目的技术队伍,把造林、修剪、施肥管护等技术技能传递到基地农户中,正确运作,扎实运行,同时对生产上起重大影响的环节,如品种适生环境及高产配套技术,修剪强度及稳产要素,施肥配方及强度,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进行专题研究,把科研技术成果的运用和推广,变成解放生产力,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来抓紧抓好。
【3】实施油橄榄的配套栽培技术
油橄榄所表现出的优质高产性能与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实施好坏直接相关。项目将在橄榄配套栽培技术所包含的地点选择、种苗移栽、密度控制、枝条修理、水肥管理、排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科学管理,实施高新技术,使橄榄的生产性能和质量标准达到高水平。